• 즐겨찾기
  • 시작페이지로 설정
  • 장바구니
  • 마이쇼핑
  • 주문/배송조회
  • 고객센터
(0)
34%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今天起不再怕看国际新闻[平装]간동세계격국적제일본서:금천기불재파간국제신문
판매가 21,000원  할인내역
할인내역

구분 할인
기본할인 7,000원
14,000
적립금 140원
배송 택배 70,000원 이상 구매 시 무료
고객평가 0건  ★★★★★ 0/5
저자 王伟(作者)
ISBN 9787550101647
출판사 南方出版社
수량
총 상품금액 14,000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南方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 平装: 29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550101647, 7550101647
  • 条形码: 9787550101647
  • 商品尺寸: 22.8 x 16.2 x 2.8 cm
  • 商品重量: 499 g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今天起不再怕看国际新闻》用一本书看懂世界格局!听不懂新闻,看不清局势,时政谈话无从插口?现在可以和这些困窘说拜拜。《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其中的是非曲直剖析的淋漓尽致,呈上一部国与国之间的精彩大戏。
“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懂得世界格局的现状与由来,也便可以去推测其未来,而中国作为这一格局的一枚大棋,又将如何谋动?书中自有作者之分析见解,相信你在读后亦会给出自己的答案。

专业书评

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当下的第三只眼睛。(杨锦麟 凤凰卫视主持人)
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世界格局是个很俗的词,大学里的国政专业的人老是讲,但却讲不过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会讲,但讲不出道理。第一次听人讲格局,讲得这么通俗、这么有趣,用经济学的原理,把世界的变迁,讲得津津有味。(张鸣 人民大学教授)
放眼看世界,花精力去了解世界,有了解才有客观实际。(曹景行 新闻时事评论员)
读完本书,世界格局的全貌就在你的面前!(张宇清 《世界新闻报》总编)

作者简介

王伟,自由撰稿人、投资顾问。工科院校毕业,却自幼喜好史政类书籍,大学期间曾替老师为本校国防生讲授军事理论课。2006年底,开始为《舰载武器》杂志撰写了一系列战略时政方面的分析类文章,主要以历史和经济为视角,对国际战略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内政经济亦有所涉及。曾出版过《大国之略》,受到读者好评,由此获得“大内高手”称号。

目录

开篇:“格局”与“局势”

资本兔子定律
七年战争与体制优势
“资本兔子”定律
“兔子”之死

美国崛起
背叛不列颠
法兰西革命
二元经济
赢者通吃
南北战争
美西战争
体制创新
美国的超级大生意
国家意志
他山之玉
十月革命与“第三种选择”
话说凯恩斯主义

宇宙之巅
宇宙之巅
布雷顿森林会议
铁幕降临
两德分裂
经济形态与霸权模式
货币视角下的20年代

经略中东
得中东者得天下
巴以棋局
二次中东战争

朝鲜战争
缘起
东北亚的“三国演义”
资本意志
战后各方损益
抗美援朝与“斗鸡博弈”
郁闷的年代
美国工业产业的软肋
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
糟糕的“好事”
闲话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

重塑“山巅之城”
重塑“山巅之城”
“罗马”式全球化
帝国基石
整肃“北约国”
社会结构与左右之分
话说比较优势

红色悲歌
大势不再
异化
背叛
解体
颜色革命
死亡进行时
昨天的战争
回望车臣

从经济珍珠港到平成战败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
雁型阵列
广场协议
经济中途岛
亚洲金融风暴
“枪杆子里出政权”

币缘战争
沙漠风暴
科索沃战争
币缘战争

从“不足”到“过剩”
“新经济”泡沫
触“顶”反弹
难以逾越的“对角线”
曙光浮现
为什么会是中国
“双稳”时代
从“不足”到“过剩”
麻烦是大家的
临界状态
闲谈中国对外战略重心的转移
贪婪的心——金融海啸

统一与分裂——话说印度
“从天而降”的统一
“隐性”的分裂

尾声——寒秋已至
寒秋已至
部分参考文献

序言

前言:说势,说史
如果要为最近几年人们的感受加一个关键词的话,那我的意见,应该是“变”——也许无法做出技术性的解释,但大多数人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都会十分明显地感受到周围的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种感觉一部分来自各种媒体的介绍,另一部分则是来源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圈子,最直观的比如说物价涨了,再比如说不少人会觉得生活的压力大了,安全感少了。总之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到现在都已经变得不那么“理所应当”了。如果许许多多人都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在改变,那就意味着是大环境在变。而这个“大环境”是什么呢?往最大说就叫“世界格局” ,往往越是在变革时期,我们越容易感受到它的存在。
所谓“格局”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张三在东边、李四在西边……或者说是东边是张三控制的、西边是李四控制的……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就像是给你看一张照片一样。而问题是我们看格局,最主要的不是看现在是什么样子,大伙最关心的其实是今后会是什么样子。从这个角度说,一张照片所携带的信息是有限的——照片上有一个在半空中的球,那么你能说出它是被抛起来正在向上飞呢,还是正在向下落呢?单独去看这么一张“照片”其实看不出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战略家们没有说“格局”的,他们常说的是“天下大势”。“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常说“水势”、“走势”这些词,这里面不光是指当时的状态,还包涵下一步的走向。而说“势”就像是给你放一段完整的录像,还用上面那个例子:你在录像里看见一个球被抛起来,然后到了顶点。这个时候录像到头了,但你肯定知道下一步这个球是要往下面落的。这本书以“格局”为题,其实只是借用了一个大伙习惯了的名词,主要说的那个东西其实应该叫“势” 。
归结成一句话:世间万事,知其所来,方能知其所往。放给你的那段“录像”叫做历史,说势必先说史。对国际格局问题的研究会涉及许多领域,如果我们对这些领域反复“压缩” 、 “筛选” ,那么要想最低限度地展开对战略问题的探讨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是逻辑,二就是历史。
世界不是从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格局是几十乃至上百年历史发展后的结果。比如如今的世界经济危机,要想说清楚它的成因至少要追溯到20世纪 80年代初期,如果要正本清源,那就要一直追溯到几百年以前,也就是资本主义产生之初的时代。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大致了解了这百十来年的历史,那现在几个主要国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也就基本搞清楚了。
再进一步,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三皇五帝算起我们经历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从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历史也有三百多年了,即便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算起也已经有 62年了。在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下,你几乎找不出什么事算是“新鲜事”——基本规律就那么几条,只不过套上不同的具体条件,就成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了。把近百年的历史梳理一遍,我们会发现如今新闻里说的事有很多都是似曾相识的。而把这些“似曾相识”的事情看清楚了,那么对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也就大致有数了……
在这本书里我们所做的,就是大致地去梳理那么一段历史,把其中的“新鲜事”最后弄得“不新鲜”了。当然,笔者并非业内人士,也接触不到什么“机密”,我对书中历史的解读自然也脱离不了自身意识形态的范围,但是至少这或许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去看周围的世界。

文摘

从“不足”到“过剩”
2003年以后,国内开始出现投资过热,电力、煤炭和运输紧张,通货膨胀再次开始抬头了。这些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新问题——“流动性过剩”,以前是钱不够花,现在是钱太多但制造业消化不了,过剩的流动性开始在日常生活品形成通胀压力。2004年中央又一次宣布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实总体上就是再次趋于“双紧”,比如减少国债规模,减少投资项目,税制改革等等。
一系列组合拳砸下去以后,总体上却收效不大。原因很简单,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动性注入的源头在国外,国内的通胀实质是“输入性通胀”,你在国内减少项目,紧缩货币流通量,压缩贷款并不能限制国外货币尤其是美元的滥发,相反这些措施会给国内的企业制造困难,那么过一阵子就又必须再返回去,再搞一搞“双松”……如此一来,“过山车”就又坐上了,这一点在2006年、2008年、2009年三年相信大伙会有比较明显的感觉。
某种程度上说,现在让老百姓咬牙切齿的“高房价”就是这种流动性过剩的产物。住房产业化的口子开在1998年,而其真正开始“蓬勃发展”则是2004年以后的事情,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房地产业是始于那个时候。当时调整了房地产税,2006年将个人购房转手交易免征营业税期限延长至5年,并调整规范了土地收支管理政策,完善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政策,调整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政策和征收标准,这些政策的总体指向都是在扶持地产业。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判断,对此可以给出不同的判断,但仅就流动性过剩问题,地产业客观上是起到了吸纳流动性的作用,大量的资金暂时沉积到了房地产业,避免了这些资金在消费品市场炒作。但是这个沉积也仅仅是“暂时”的,因为地产商不可能把钱赚来以后埋在自家院子里等着烂掉。
而由此却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国虚拟经济的“早熟”现象。资本向实体经济之外领域游离的趋势其实是始终存在的,至于是否会成为“现实”,那只取决于外部条件是否合适,和有没有完成工业化没任何关系——资本家的目标在于利润而不是生产本身,如果玩弄数字游戏就可以赚钱,谁也不会再去费力造实物商品。至于炒作的具体标的物,它是股票也好,是君子兰也好,是房子也好,是大蒜也好,对炒家而言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他们所看到的是,这个标的物是否是人民生活所离不了的,越是必需品,那供炒作的盘面也就越大,获利也就越大,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利益受损的面也就越大。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就是一个反面典型,无论业内对地产经济如何辩驳,但有两个事实是摆在眼前的:其一,高房价搞得民怨沸腾;其二,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搞利索,但却开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炒作赚钱的盘口,大伙自然就不会再把钱往实体经济里投,更遑论是往具有一定风险性的高端产业去投,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紧缩也好,是宽松也好,实体经济总是处在缺乏资金的状态,如此产业升级就只能停留在纸面和口头上了。
再进一步,如果没有产业升级的话,中国的实体经济就永远无法像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信息产业那样吸纳新增的流动性,将其转化为自身实实在在的硬实力,而实体经济无法吸纳资本,就会进一步导致地产经济等“炒作”经济的做大,如此下去就只能是一个死循环……

中国对外战略重心的转移
不夸张地说,现在世界上的种种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本质上就是中美问题,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国的问题和美国的问题——但凡大国,三分外交,七分内政,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从经济的角度看,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最核心的问题是产业升级。而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并不是像一个孩子一步步长成大人那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个经济体要改变经济结构,做产业升级,最大的阻力往往不是来自外部的技术封锁或是别的什么干扰,而恰恰是来自其内部。搞低端产业和搞高端产业,对经济政策乃至社会构成等方面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如果低端产业已经做大,相关的利益集团的诉求和国家整体利益必然会产生相悖的地方,这些问题是不可能通过所谓“市场手段”来解决的,只能由外力强行调整。一个后发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从低端的出口加工升级到高端制造业,其实需要国家经济保持一定的封闭性才好——需要一定的关税壁垒对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加以保护,再进一步应该在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国内企业政策倾斜,当然这不是说不要竞争了,国内企业由国家出面组织起来和老外去竞争,这也是竞争。而这种“封闭”政策和出口加工贸易的要求显然是相悖的。
中国产业升级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虚拟经济的“早熟”现象。这个在前文里已经说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了。只简单说一句:“炒作”经济的泛滥制造出了一个资金的“黑洞”,无论你是“双紧”还是“双松”,资金都只会往虚拟经济领域跑,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只能依赖于市场之外的那只“看得见的手”。
由此说,中国的产业升级、改善民生和强化中央权力,三件事其实是一件事,就像是一头大象的鼻子、身子和尾巴,只不过众人摸到的部位不一样罢了。而这头“大象”的名字就叫做“路线回调”——任何事情都是有其正反两方面的,自1979年以来的种种政策自然也不例外,存在负效应是免不了的。现在低端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端产业的发展,资本过早向实体经济之外游离,某种程度上就是负效应长期积累的一种表现,那么自然就需要加以技术性的调整。上述问题是系统性的,那么调整也就应该是系统性。
再说美国。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美国人而言这标志着美式全球化体系的扩张基本完毕了。由于有中国出口加工业庞大的产能作为支撑,2002年之后虽然有巨量的流动性流出,但国际市场上美元并没有贬值,美元的信用因此未受影响,美国的货币霸权保住了。而这又进一步激起了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贪欲,“吹”出了一堆更大的泡沫。对中国而言,2000年入世,特别是2002年以后,巨量流动性的注入一举解决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相应的,就业压力得到极大地缓解。但是流动性的进一步注入,则导致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地产经济及其他“炒作经济”恶性膨胀。
我们上面提到的所谓“路线回调”,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言的。从美国的视角来看,这种回调其实可以视为一种中美关系的“脱钩”。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所处的大环境,其实就是美国所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这是一套呈“金字塔”状的国际分工体系,美国居于塔尖,以美元为介质,构建和管理这套体系;中国最初居于最底层,负责提供原材料和简单的粗加工品。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全军覆没,中国得以往上进了一级,最终成为世界的“生产车间”(在完成产业升级、拥有独立的研发体系之前,还称不上是“世界工厂”)。在2005年之前,这套体系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而在2005年以后,这套体系的边际效应基本到头了,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出来了。从2008年至今,负面效应积累之后开始总爆发,到此“路线回调”就成了一个大趋势。对于中美关系我们之前总说合则两利,但必须要搞清楚,对中国而言这个“利”到底是什么,是局部之利还是整体之利,如果仅是局部之利,却要以整体受损为代价,那这个“合”不要也罢。
而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这种“脱钩”显然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作为回应,其一就是抛出了G2的概念。所谓G2,乍听上去似乎是美国对中国进行利益让步,可事实上却没有这么简单。G2的前提是现有的中美框架基本不变,只是要把以前居于“金字塔”次一级的西方七国干的活儿也交给中国来干,美国还是继续做它的G1。这样的一个G2的提法,如果中国糊里糊涂接受了,就等于是放弃了路线回调,现在的种种负面效应就要持续累积下去,一直到最后国家无法承受进而崩盘为止,而其获益只是前面说的“局部之利”。不仅如此,接受了G2的提法,也等于是把中国放到了日、欧等国的对立面上。而且美国的这套“金字塔”体系是以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作为“塔基”的,一旦中国成了G2,就等于说是中国和美国合伙剥削第三世界国家,那样中国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也将不复存在。
提出G2是“软”的一手,而在黄海搞军演制造紧张局势、奥巴马见达赖以及美国对台军售等等则是“硬”的一手。在笔者看来,美国的这一系列“强硬”手段背后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美国在试探中国的底牌。路线回调的趋势是存在的,而中国的决策者有多大决心去做,能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美国政府心里是没底的,所以要进行测试。对外政策是国家路线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外交是内政的一种反映,自1979年以来中国对西方世界事实上的忍让政策,也就是常说的“韬光养晦”其实是由当时的内政所决定的,因为中国要加入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譬如说“天安号”事件,如果在面对东北亚乱局时中方无所作为,坐视朝鲜被美韩威胁,甚至加入指责、制裁朝鲜的行列中来,那就将意味着中国决策层无意进行路线回调。
此外,美国的这一系列举动可能还是想和中国国内的某些集团形成某种互动,从而从内部促使中国发生有利于美国的转变。如前面所说,虽然整体利益上中美继续“合”的必要性减弱了,但那个“局部之利”依然是存在的。
乡土中国(精装版 附赠书签)향토 중국(양장판,QR코드 음성파일)
9,300원
독신주의 独身主义
17,500원


회원님의 소중한 개인정보 보호를 위해 비밀번호를 주기적으로 변경하시는 것이 좋습니다.
현재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확인
6~20자, 영문 대소문자 또는 숫자 특수문자 중 2가지 이상 조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