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즐겨찾기
  • 시작페이지로 설정
  • 장바구니
  • 마이쇼핑
  • 주문/배송조회
  • 고객센터
(0)
페이스북 트위터 
42%
中国哲学史 중국철학사
판매가 83,000원  할인내역
할인내역

구분 할인
기본할인 34,700원
48,300
적립금 483원
배송 택배 70,000원 이상 구매 시 무료
상품정보
전자상거래 상품정보 제공 고시
도서명 中国哲学史 중국철학사
저자, 출판사 冯友兰 著,文通天下 出品, 古吴轩出版社 고오헌출판사
ISBN 9787554616130
출간일 2021-03-21
고객평가 0건  ★★★★★ 0/5
저자 冯友兰 著,文通天下 出品
ISBN 9787554616130
출판사 古吴轩出版社 고오헌출판사
수량
총 상품금액 48,300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汇通古今,融贯中西,以现代眼光重构中国哲学。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2、“全日制高中”阅读书目,各大高校大学生的***书目、或相关专业教材。

3、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图书,是一般大众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哲学等不可错过的高品质读物。

4、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对很多西方人而言,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

5、当前市面《中国哲学史》多个版本,本次出版以通行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底本,相互参校《三松堂全集》本(《三松堂全集全》15册,是目前收录冯先生著作*全面、*权威的版本,由其女婿蔡仲德倾心主编。)邀请专家审稿,尽量精准反应冯先生作品原貌。

6、超值附录《中国哲学小史》,《中国哲学史》60余万字,小史不足6万字,满足迅速了解“极简中国哲学”的读者的需求。

7、上下两册精装、函套包装,设计精美、典雅大气,烫金工艺,封面特种皱纹纸,柔软耐折。内文73克微涂纸,自然环保不反光。

8、小开本,32开本,精巧轻灵,厚重的学术尽量轻便,便于读者阅读、携带。

9、附录陈寅恪、金岳霖的审查报告三篇,体现学界权威审定情况。

10、冯友兰之女宗璞版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冯友兰于1928年到清华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期间所写(1931年、1934年分别完成《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该书以“释古”的态度来写中国哲学史,得到了陈寅恪、金岳霖这两位审阅人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冯友兰北大哲学系毕业,又赴美师从杜威。他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用西方的哲学概念、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来重构中国哲学:分子学时代-经学时代上下两编,从孔子到康有为,架构起中国两千多年来清晰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把中国几千年来伟大的思想一一展现于世。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杜威。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也是我国20世纪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哲人,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其成就可归为一句话: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英文)《贞元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冯友兰几乎历经近中国一个世纪的世事变迁,人世沧桑,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无人可代。

目  录

上册

篇 子学时代

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003

(二)哲学之方法 005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006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006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007

(六)哲学之统一 010

(七)哲学与哲学家 011

(八)历史与哲学史 012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014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016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017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018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020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021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027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028

(五)古代著述体裁 030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032

(二)术数 035

(三)天 038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039

(五)人之发现 040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048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055

(三)正名主义 060

(四)孔子以述为作 063

(五)直、仁、忠、恕 066

(六)义利及性 072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075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078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的团体 079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081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084

(六)兼爱 087

(七)宗教的制裁 091

(八)政治的制裁 094

(九)余论 097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099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101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103

(四)性善 109

(五)孟子反功利 115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116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120

(二)陈仲子 128

(三)许行、陈相 128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129

(五)尹文、宋131

(六)彭蒙、田骈、慎到 136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142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一)老聃与李耳 149

(二)《老》学与庄学 151

(三)楚人精神 153

(四)道、德 155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158

(六)处世之方 161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163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165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167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169

(二)惠施与庄子 171

(三)《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174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177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179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181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182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184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186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188

(十一)《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189

(十二)感觉与理智 193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195

(二)道、德、天 196

(三)变之哲学 199

(四)何为幸福 199

(五)自由与平等 203

(六)死与不死 207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210

(八)的逍遥 213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214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 216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218

(三)论知识 221

(四)论“辩” 226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231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233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 237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 239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 241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一)荀子之为学 245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246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247

(四)天及性 249

(五)荀子之心理学 252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256

(七)礼论、乐论 258

(八)王霸 259

(九)正名 262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269

(二)法家之历史观 272

(三)法家之三派 273

(四)三派与韩非 274

(五)法之重要 275

(六)正名实 277

(七)严赏罚 279

(八)性恶 280

(九)无为 282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285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287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291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293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297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301

(六)关于孝之理论 303

(七)《大学》 307

(八)《中庸》 313

(九)《礼运》 319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 320

(二)八卦及阴阳 322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327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328

(五)易象与人事 329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334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一)儒家之六艺论 338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 340

附 录

审查报告一

审查报告二

下册

第二篇 经学时代

章  泛论经学时代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007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008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011

(四)元、天、阴阳、五行 012

(五)四时 014

(六)人副天数 018

(七)性情 020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022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027

(十)灾异 031

(十一)历史哲学 032

(十二)《春秋》大义 037

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

(一)纬与谶 044

第二篇 经学时代

目录(二)所谓象数之学 045

(三)阴阳之数 048

(四)八卦方位 050

(五)卦气 053

(六)孟喜、京房 054

(七)音律配卦 058

(八)其他纬书 060

(九)阴阳家与科学 063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一)“古学”与刘歆 064

(二)扬雄 065

(三)王充 073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

(一)玄学家与孔子 083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 084

(三)阮籍、嵇康、刘伶 091

(四)《列子》中之唯物论及机械论 095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 096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

(一)向秀与郭象 104

(二)“独化” 105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 108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 109

(五)“无为” 111

(六)圣智 113

(七)“逍遥” 116

(八)“齐物” 118

(九)“至人” 121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一)中国佛学与中国人之思想倾向 124

(二)佛家与道家 125

(三)“六家七宗” 128

(四)僧肇所讲世界之起源 135

(五)僧肇之不真空义 137

(六)僧肇之物不迁义 137

(七)僧肇所说之圣人 139

(八)僧肇之般若无知义 141

(九)道生之顿悟成佛义 142

(十)当时对于神灭神不灭之辩论 149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

(一)吉藏之二谛义 154

(二)玄奘之《成唯识论》 156

(三)法藏之《金师子论》 176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一)天台宗之《大乘止观法门》 188

(二)慧能、神会、宗密 202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一)韩愈 223

(二)李翱 225

(三)道学与佛学 230

(四)道教中一部分之思想 231

(五)道教中之科学精神 234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

(一)周濂溪 236

(二)邵康节 242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一)张横渠 256

(二)程明道与程伊川 266

第十三章  朱子

(一)理、太极 285

(二)气 290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 293

(四)人物之性 296

(五)道德及修养之方 300

(六)政治哲学 302

(七)对于佛家之评论 304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一)陆象山 308

(二)杨慈湖 312

(三)朱陆异同 315

(四)朱子以后之理学 319

(五)陈白沙与湛甘泉 320

(六)王阳明 322

(七)王龙溪及王心斋 336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

(一)汉学与宋学 340

(二)颜李及一部分道学家 341

(三)戴东原 351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

(一)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 364

(二)康有为 365

(三)谭嗣同 372

(四)廖平 378

(五)经学时代之结束 385

附录

第二篇  第五章  异文

第五章  南北朝之新道家(上)

审查报告三

中国哲学小史

媒体评论

1、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陈寅恪

2、冯先生这本书,确是一本哲学史而不是一种主义的宣传。——金岳霖

3、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是可超而不可越人物。——李慎之

4、父亲的一生有三方面贡献:一、他写出了*部完整的、运用现代逻辑方法的中国哲学史,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二、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三、他是一位教育家。——宗璞

在线试读

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欲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 在做此工作之先,吾人须先明在西洋哲学一名词之意义。

哲学一名词在西洋有甚久的历史,各哲学家对于“哲学”所下之定义亦各不相同。为方便起见,兹先述普通所认为哲学之内容。知其内容,即可知哲学之为何物,而哲学一名词之正式的定义,亦无需另举矣。

希腊哲学家多分哲学为三大部:

物理学(Physics),

伦理学(Ethics),

论理学(Logic)。

此所谓物理学、伦理学与论理学,其范围较现在此三名所指为广。

以现在之术语说之,哲学包含三大部:

宇宙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世界之道理”(A Theory of World),

人生论——目的在求一“对于人生之道理”(A Theory of Life),

知 识 论 —— 目 的 在 求 一“ 对 于 知 识 之 道 理 ”(A Theory of Knowledge)。

此三分法,自柏拉图以后,至中世纪之末,普遍流行;即至近世, 亦多用之。哲学之内容,大略如此。

就以上三分中若复再分,则宇宙论可有两部:

一、研究“存在”之本体及“真实”之要素者,此是所谓“本体论”(Ontology),

二、研究世界之发生及其历史,其归宿者,此是所谓“宇宙论” (Cosmology)(狭义的)。

人生论亦有两部:

一、研究人究竟是什么者,此即心理学所考究,

二、研究人究竟应该怎么者,此即伦理学(狭义的)、政治社会哲学等所考究。

知识论亦有两部:

一、研究知识之性质者,此即所谓知识论(Epistemology)(狭义的),

二、研究知识之规范者,此即所谓论理学(狭义的)。

就上三部中,宇宙论与人生论,相即不离,有密切之关系。一哲学之人生论,皆根据于其宇宙论。如《列子·杨朱篇》以宇宙为物质的,盲目的,机械的,故人生无他希望,只可追求目前快乐。西洋之伊壁鸠鲁学派(Epicureanism)以同一前提,得同一断案,其一例也。哲学家中有以知识论证成其宇宙论者(如贝克莱Berkeley、康德Kant以及后来之知识论的唯心派Epistemological Idealism及佛教之相宗等),有因研究人之是什么而联带及知识问题者(如洛克Locke、休谟Hume等)。哲学中各部分皆互有关系也。

[注]孟太葛先生(W.P.Montague)亦谓哲学有三部分,即方法论, 形上学,与价值论。方法论即上所谓知识论,复分为二部;形上学即上所谓宇宙论,亦复分为二部;皆与上所述同。价值论复分为二部:(一)伦理学,研究善之性质及若何可以应用之于行为;(二)美学,研究美之性质及若何可以应用之于艺术。(Montague: The Ways of Knowing


地藏菩萨本愿经(简体、横排、注音、国学经典诵读本) 지장보살본원경(간체, 횡배, 주음, 국학경전송독본)
6,000원
孙子兵法 손자병법(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8,600원
增广贤文 증광현문(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8,000원
王阳明:一切心法(全两册) 왕양명 : 일절심법 (전2권)
41,300원


회원님의 소중한 개인정보 보호를 위해 비밀번호를 주기적으로 변경하시는 것이 좋습니다.
현재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확인
6~20자, 영문 대소문자 또는 숫자 특수문자 중 2가지 이상 조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