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즐겨찾기
  • 시작페이지로 설정
  • 장바구니
  • 마이쇼핑
  • 주문/배송조회
  • 고객센터
(0)
51%
邓小平时代 등소평시대
판매가 53,000원  할인내역
할인내역

구분 할인
기본할인 26,600원
26,400
적립금 264원
배송 택배 70,000원 이상 구매 시 무료
고객평가 0건  ★★★★★ 0/5
저자 傅高义 (作者), 冯克利 (译者)
ISBN 9787108041531
출판사 三联书店
수량
총 상품금액 26,400
  • 平装: 80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108041531
  • 条形码: 9787108041531
  • 商品尺寸: 24 x 17 x 4 cm
  • 商品重量: 1.2 Kg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邓小平时代》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媒体推荐

这本书从不同的层次研究了变革与适应的问题,其核心是(邓小平)个人面对一场复杂且危机重重的革命所作出的回应。他的核心事业围绕着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实体的巨大变革——中国从一个混乱的、无可措手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今天的工业与制造业巨人。在书中,傅高义出色的工作让邓小平对中国的设想变得可信,让中国的迷局变得可解,让那些次要角色都栩栩如生。
——王赓武(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这是一部重要的邓小平传记,读之难忘。邓小平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及社会的转型,并促成了美中建交——这无论对于他的国家,还是我的国家,都是极其伟大的成就。
——吉米·卡特(美国前总统)
邓小平也许是强硬的,但直率而有担当,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我很喜欢他。邓扮演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角色,把全球最大的国家领进现代世界。我们很幸运地看到,我们最优秀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傅高义先生以这部独特的研究性传记,把邓小平描画得栩栩如生。
——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本书不仅是一部论述世界一流领导人的扛鼎之作,而且为1978年美中两国秘密进行的战略性和解,及其如何推动了中国国内的变革,提供了极为权威并引人入胜的解读。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研究和记述邓小平政治生涯的著作。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冯克利教授(本书译者)

作者简介

傅高义,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目录

中国大陆版序 
前言探寻邓小平 
导言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第1章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曲折的登顶之路1969—1977 
第2章放逐与回归,1969一1974 
第3章整顿,1974—1975 
第4章向前看,1975 
第5章靠边站,1976 
第6章复出,1977—1978 
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第7章三个转折点,1978 
第8章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苏联一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向日本开放,1978 
第11章向美国开放,1978—1979 
第12章重组领导班子,1979—1980 
邓小平时代1978—1989 
第13章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广东和福建的试验,1979—1984 
第15章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第16章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1982—1989 
第17章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第20章北京:1989 
第21章稳住阵脚,1989—1992 
第22章终曲:南方之行,1992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第23章转型的中国 
注释 
名词索引

序言

这本书起初是用英语写的,读者是西方人。我的看法是,我们这些哈佛大学的教师,不仅有教导自己的学生之责,还有进行研究以增进学识和为公众撰文著书之责。因为公众要投票选举,所以,我们有责任尽我们所能,通过教学、写作和公开的演讲,来提高公众的理解水平。“二战”以后,费正清教授在哈佛大学创建了东亚研究中心来推进我们的东亚研究,同仁们感到在教学之外,我们尚肩负着为研究和著述建立牢固基础的责任。1972年接替费正清教授成为中心的主任以后,我感到有责任促进我们对东亚的发展的了解。我们感到自己对教育美国公众有着特殊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认识到,亚洲知识的建构需要合作努力。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学者合作,通过研究项目增进理解、分享看法,力图使全世界有相关兴趣的人获得这些知识。
2000年我从哈佛大学退休时,就想集中精力进行研究,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我认为,要想了解今日之中国,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历史,特别是自1978年邓小平开始领导造就了当下中国的一系列进程之后的历史。10年来,我致力于更深入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基础是如何从1978年开始奠定的。
非常幸运的是,在研究过程中,我得到了包括党史专家、学者、前官员在内的很多中国人的支持,他们耐心地帮助一个渴望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理解这个国度。我还与很多博学的中国人进行了非常好的合作。使我同样感到幸运的是我进行这项研究的时机。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很多档案已经向公众开放了。邓小平的年谱、文选和其他文件都已经出版,使得确定日期和人名变得很容易。今后数十年里,除了现在已经出版的很多曾经和邓小平一起工作过的人撰写的回忆录,还可能会有更多的文件可资学者利用。但是我的研究是在邓小平去世不久后进行的,这样我就可以访问其他了解邓小平的人,包括他的家人。
在西方,“六四”刚过的那些年里,很多西方人因为对示威被压制而非常不满,也就没有兴趣了解邓小平。20年过去了,很多原来没有兴趣了解邓小平的西方人,现在也开始愿意认真考虑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作用。我希望的是,我的书出版的时机能够促使更多的西方人去尝试更深入地理解邓小平其人和他所推行的改革,以及中国所发生的变化。
我知道,对外国人来说,要理解中国之事种种的细微之处是非常困难的。我尽我所能同对邓小平有不同看法的人交谈,其中既包括非常敬仰邓小平的人,也包括批评他的人。同时,作为外国人,我很容易接触到很多曾经见过邓小平的,或者保存着至今为止中国人尚不能轻易得到的与邓小平的会谈记录的西方人。我尽力摒除自己可能有的偏见,尽量客观地看待邓小平领导时期的种种状况。邓小平在被人问起他在中国的作用的时候说,不要夸大他个人的作用,在写他和他所处的时代时,既要写在他的领导下所取得的成就,也要写错误。我希望,假如邓小平今天还在世,他也会承认,不管我的书中存在什么问题,但还是努力按照他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做的。
在试图理解邓小平和他的时代的过程中,我阅读了赞扬他、批评他或者努力以学者的方式做研究的人所写的著作。我从中获益良多。
我尽力客观地对待邓小平的言行,也没有掩饰我对邓小平的钦佩。我认为他对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一个当时还承受着“大跃进”和“文革”后果的国家的前进方向。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世界的发展有过更大的影响。我希望中国人民认可这本书是对理解改革开放时代的一次严肃的尝试。我期待继续和中国大陆朋友的探讨,也希望继续理解邓小平和他在中国所起的作用。
当然,时代在变,看法也在变,不过,我相信,讨论的过程和不同的见解会为增进理解提供更多的新机会。
傅高义,于哈佛大学

文摘

版权页: 


第一章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邓小平1904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他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地主之家,这个村子却为邓家的一个亲戚邓时敏而自豪。这个邓氏族亲邓时敏曾担任朝廷要员,位至大理寺正卿,专为皇帝和朝廷大员写折子。1774年邓时敏告老还乡,村里为他立了一座牌坊,并就此更村名为牌坊村。邓时敏及其兄弟确实成就不凡。当时这个3亿多人口的国家中每年只有一两千人能通过科考中举,邓时敏和他的两个兄弟却都通过了乡试。事实上邓时敏又连过两关,通过了会试和殿试,当上了京城的大官。 
1926年至1927年邓小平在莫斯科时,在自己的个人简历中说,他的父亲同样望子成龙,盼着他能当上大官。这种梦想大概又因他母亲的因素而愈发强烈,因为她也有亲戚考取功名当上县令。在帝制中国,很多家庭,尤其是有亲戚当过官的家庭,若是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都愿意含辛茹苦地加以培养,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邓小平便是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虽然他的父亲邓文明很少跟儿子相处,却在他读书求学上花了不少工夫。 
邓小平的父亲忙于村子以外的活动,很少照料家事。他的原配妻子无后而死,15岁那年他又娶了比他大两岁的邓小平的生母。邓母头胎生了个女儿,然后生下邓小平,接着是邓小平的两个弟弟,最后生的女儿在10岁那年夭折了。邓文明后来娶的第三个妻子,生下一子后不久就死了,他又娶了第四个妻子夏伯根。邓小平的父亲最富有时,拥有近40亩地和几个帮他干农活及养蚕的长工。 
邓文明在世时家道日衰。他是村里的秘密社团哥老会的首领,但大多数时间他都在离牌坊村三四里路以外的协兴镇和20里路以外的县城,或在重庆度过。他在1914年当上了广安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他在协兴镇开过一家小饭馆,与一些长辈一起赞助过一所学校,他的儿子邓小平便是在这所学校里念书。但是,由于赌博输了钱,他不得不卖掉一些田地,几陷破产,再加上跟一位上司关系不好,他逃到了外地。不过,他仍然帮着邓小平念书。据邓榕说,邓小平的母亲十分疼爱这个儿子。邓小平后来也回忆说,他非常敬重自己的母亲,父亲不在家时她总是悉心照料着家务;但是她在1926年便已去世,只活了42岁。毛泽东反抗自己的父亲,邓小平却没有,他只是疏远父亲而已。邓榕回忆说,在后来的岁月里,爸爸从来不提他自己的父亲(他死于1936年)。 
当邓小平渐渐长大时,大人们并不清楚让孩子接受哪种教育最有利于前程。科举制在邓小平出生后的第二年便被废除,邓小平6岁时发生的辛亥革命,又让朝廷的官僚制度寿终正寝。但是取代旧学的新式教育才刚刚起步,于是就像当时中国农村很多有天资的孩子一样,邓小平5岁那年的开蒙教育,是在牌坊村一个有学问的亲戚家中学习儒家经典。第二年他又转入协兴镇一家较大的私塾,继续学习那些经典,由此养成了背诵经书的能力。当时广安县有人口20万,但只有一所公立小学为有天分的孩子教授现代科目。邓小平想必在这里学得不错:他在11岁那年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进入了离牌坊村20里以外的广安县高级小学,由父亲出钱成了那里的寄宿生。14岁时他又考入广安县初级中学(相当于美国的高中)。当邓小平15岁离开该校去重庆时,他在儒家经典以及数学、科学、历史、地理这些现代科目和写作方面,都已打下很好的基础。 
一些进步教师提高了邓小平的爱国觉悟,1919年他年仅14岁就参加了作为“五四”青年运动一部分的示威活动。这场运动的起因是西方各国领导人在凡尔赛联手操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要把德国过去在山东占领的胶州半岛转交日本而不是归还中国。这激怒了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学生,他们于1919年5月4日走上北京街头,不但抗议西方列强不尊重中国,而且抗议中国政府颟顸无能,没有维护中国的利益。 
“五四”示威活动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国内许多大学和一些中学校园,在中国知识青年中掀起了了解世界大势的热情,点燃了民族主义的火焰。跟中国其他更为偏远的内地相比,广安与外界有着更多的接触,流经广安县城的渠江水面宽一百多米,通过另外两条河与90公里以外的重庆相连,从重庆乘汽船5天便可到达上海。早熟的邓小平也加人了这场运动,跟同学们一起走上广安街头游行示威。1919年秋天,他还参加了重庆抵制日货的运动。邓小平对外部世界的觉醒与中国知识青年民族意识的萌生完全同步。从这一刻起,邓小平本人便与中国人努力摆脱洋人欺侮、恢复其伟大和强盛地位的事业分不开了。 
邓小平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又因邓文明给儿子找到一个留学机会而得到进一步扩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法国青年上了战场,一时造成工厂劳力短缺,于是招募了15万的中国劳工赴法打工。当时西方各国几乎没有为中国优秀学生提供的奖学金,但也有例外,一些社会贤达在战前就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组织,希望能帮助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他们可以一边打零工谋生,一边到大学学习现代科技。当时中国人认为法国是一个文化水准很高的国家,那里便成了中国留洋学生所向往的目的地。一位曾经留学法国的四川富商成立了一个基金,提供补贴,使川籍学生能够加入到赴法勤工俭学的计划之中。重庆成立了为期一年的预备学校,邓小平参加并通过入学考试,1919—1920学年在那里做留学准备。
春秋 춘추
17,500원
[한국어판] 시진핑 국정운영을 말하다 1 -하드커버
31,500원
[한국어판] 시진핑 국정운영을 말하다 1 -소프트커버
27,000원
杜甫传 두보전
11,600원


회원님의 소중한 개인정보 보호를 위해 비밀번호를 주기적으로 변경하시는 것이 좋습니다.
현재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신규 비밀번호 확인
6~20자, 영문 대소문자 또는 숫자 특수문자 중 2가지 이상 조합